一个不幸的消息:贷款买房,或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与骗局。

有需要,加微信。
复制dp0250
首先,70 年产权的建筑,往往不到 30 年就已老化严重。其次,高层住宅的未来令人担忧:说不清道不明的公摊面积、额外的物业费、公共区域的收益,都与业主无关。更可笑的是,如今的物业到底在服务谁,始终是个谜。
而最重要的一点是:你知道资本是如何收割穷人的吗?
比如,一对夫妻努力工作,每人月薪 1 万,家庭月入 2 万,日子过得滋润。他们向亲戚借钱买房,首付加装修共花了 100 万,月供 1.2 万,要还 30 年。可后来,公司裁员,丈夫失业,妻子恰好怀孕 —— 全家只能省吃俭用。一人失业,一人怀孕无法工作,只好想卖房,却卖不出去,最终断供。结果是:房子没了,首付没了,还欠银行一大笔贷款。
如今,他们的家已被房贷掏空,上有老人要赡养,孩子不敢生,除了打工还债,什么都不敢想。他们明明没做错什么,仅仅因为两人的变故,就倾家荡产、负债累累。这套 “价值百万” 的房子,本质上就是一场金融收割。
如果你有 100 万,本可以衣食无忧、吃喝玩乐,实现 “财富半自由”。可房地产来了:一套 300 万的房子,付了首付,加上利息,还要欠银行 200 万。借着房地产的由头,有 100 万的中产,瞬间变成负债 200 万的穷人。你说房子值 300 万,可真要卖,能换回 300 万吗?
读 20 年书,还 30 年房贷,一生忙碌只为赚钱,回头已是半生。多少家庭掏空几代人的钱包,就为一套房子?
不妨算笔账:买一套房,先付 30% 首付,剩下 70% 向银行贷款。你可能会问,银行在这场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?房价下跌、楼盘烂尾、开发商卷款跑路…… 这些都与银行无关,因为你的贷款必须一分不少地还,不还就会成为老赖。
“空手套白狼” 的商业模式,被开发商和银行玩得炉火纯青:
银行的钱,来自储户的存款,对吗?
开发商买地盖房的钱,来自银行贷款。
房子没盖好就预售,你付的 30% 首付给了开发商,剩下的钱从银行贷款,开发商再用这笔钱还给银行。
你的首付,成了开发商的建筑成本;你的贷款,成了开发商的利润;你支付的利息,成了银行的利润。
整个过程中,银行没出一分钱,开发商也没出一分钱,只有你掏空了三代人的钱包,再背负 30 年房贷。现在多少人省吃俭用、拼命工作,就为一套房,可这房子还不一定能住进去 —— 看看多少烂尾楼就知道了。即便顺利入住,还有 30 年的物业费等着。
整个地产链条中,所有环节都可以违约且不用担责,只有购房者不能违约,还不能申请个人破产。这游戏规则,仿佛是为普通人量身打造的。
所以说,贷款买房就是 “自己买一套,给银行也买一套”:贷款 100 万,最后要还 200 万。这就是游戏的真相 —— 你不仅买了房,还顺便给银行 “买” 了房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世界需要穷人,有钱人最大的资产,就是穷人。总有人想让你一直穷下去:90% 的人辛辛苦苦为资本家打工,好不容易攒下一点积蓄,却被房贷、车贷、学区贷等设计掏空未来几十年。当普通人通过贷款获得车子、房子而沾沾自喜时,没想过自己已陷入圈套 —— 从此只能早出晚归、没日没夜地工作,忙到没时间思考其他,余生只为糊口,永无翻身之日。
看看现在的烂尾楼,无数业主集体断供也无济于事。这个局,堪称 “千古第一骗局”。资本局太多,我们唯有提高认知,才不会被收割。当一个人的认知驾驭不了他的财富时,社会会有一万种方法收割他 —— 财富永远是对认知的补偿。
而如今更严峻的是:中国的男人,已经养不起家了。这绝非危言耸听。
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 “劳动供养率”,指一个家庭中,一个人的工作能养活几个人。美国的劳动供养率是 4.8(一个人能养活妻子和三个孩子),德、法、英等国在 6.8 左右,日韩也有 3.8。这些国家的家庭中,还有不少全职主妇,同时养育多个孩子。
而中国的劳动供养率只有 1.1—— 一个人工作,仅能勉强养活自己。若家里有一个或多个无收入成员,整个家庭就会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,更别说生二胎、三胎了。
当下,大部分中国男人月收入不到 5000 元,连个税起征点都没达到。中金调查显示,中国 14 亿人口中,月收入超过 2 万的仅 70 万人,99% 都是普通工薪阶层。每月工资扣除日常开销、子女教育、车贷房贷后,所剩无几。万一染上个小病小灾,根本没积蓄,甚至要借钱看病。
国内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:
许多互联网大厂裁员,一纸通知就让几千人失业。2024 年,阿里巴巴裁员 2.5 万人,平均每天 68 人离职;上个月 10 号,奔驰中国也传出裁员 15% 的消息。
裁员潮下,留下的人也面临降薪、停发奖金。
外卖、快递、网约车等 “铁三角” 行业收入锐减,市场趋于饱和。
很多失业的中年男人想送外卖都没人要,为了不让家人担心,只能挤在咖啡馆,可如今咖啡馆也开始赶人,他们很快将无处可去。
所以说,中国男人养不起家,绝非危言耸听。
有人说,现在的收入比父母一辈高多了 —— 他们那年代,全家月入 1000 元就能养活四五个孩子。但别忘了,现在养育孩子的成本,与过去早已天差地别。
《中国生育报告 2024》显示,中国家庭将孩子养到 17 岁,平均成本达 53.8 万,是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0 倍以上,且大部分开销由男性承担。
即便现在男人的消费水平已低到不如家里的宠物狗,也架不住很多女性被资本捧杀和洗脑:除了清明节,每个节日都成了购物节。七夕、情人节、圣诞节要收礼物,就连 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“第一根烤肠” 都不能少,否则就是 “不够爱”。
男性收入虽略高于女性,但女性消费水平远高于男性。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,并非女性败家,而是资本的持续宣传与教唆:
几乎所有人都教育男性要 “爱老婆、疼老婆”。
很多电视剧、网络小说都在宣扬 “男人要为家庭无怨无悔付出”—— 既要会赚钱,又要会做家务,还要提供情绪价值(比如定期送花)。
可大多数中国男人收到的第一束花,或许是在自己的葬礼上 —— 从来没人教过我们,该如何心疼男性。